工作室介绍
2013年
王友强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
根据《成都市教育局关于组建名师工作室和名校长工作室的通知》、《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印发<成都市名师工作室和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办法(试行)>和<成都市名师工作室和名校长工作室考核办法(试行)>的通知》有关要求,结合新津县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,特制定王友强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。
一、工作室指导思想
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,深入贯彻国家、省和成都市《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(2010-2020年)》“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”的文件精神,以“正德修业,臻于至善”为理念,让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培养名师的基地、优秀教师幸福成长的摇篮。
二、 工作室研修方向
本工作室着眼于教育科研,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,遵循名师成长的规律,组织研修学员学习教育理论、开展教育实践,重点提高学员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,引领学员由经验型向专家型老师转变,从而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,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,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。
三、工作室组织机构及成员
1、工作室领导小组
组长:杨 梅 新津县教育局局长
副组长:吴志良 新津县教育局副局长
成员: 雷 虹 新津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
廖理军 新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任
2、工作室学术顾问
扈远仁 原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、晏阳初研究会会长、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
杨志俊 原四川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、四川省资深教育家
卢 雄 教育学博士、成都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、四川省心理学会秘书长
赖长春 四川省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
胡 燕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
郑金庚 新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
高喜刚 新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
谢艳琼 新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
伍崇建 新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
杨 丽 新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
吴明琪 新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
3、工作室领衔人:
王友强 四川省特级教师、四川省优秀校长
4、工作室研修成员:
张小燕 新津县华润高级中学
卢兰平 新津县华润高级中学
罗成刚 新津县五津中学
舒勇军 新津县三中
苏瑞珍 成都市翰林学校
蒋一琳 新津中学
李兰英 新津县华润高级中学
晏 清 新津县五津中学
饶晓金 新津县普兴初中
陈 庆 新津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
史 静 新津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
5、工作室学习联系人
史 静
6、工作人员
刘云辉
四、工作室研修目标和工作周期
1、研修目标
工作室招收有教育理想、乐于奉献、勇于探索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组建一个具有共同愿景的研修团队。在研修过程中秉承“团队讲协作,点点讲效率,环环都认真,件件负责任,处处重细节,事事勤总结,月月有进步,结果有亮点,完成就规范,做过即专家”的十条研修原则,丰富多彩地开展“理论学习、教学观摩、课题研究、考察调研、学术报告、成果交流”的六项研修活动,为研修学员搭建学术成长平台,进行思想碰撞,激励思想火花,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。通过为期三年的学习研修,实现不同基础、不同层级研修学员的梯次发展,助推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专业化提升,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和成员的示范、引领、辐射作用。
2、工作周期
本工作室工作周期为三年(2013年10月—2016年10月)。
第一阶段(2013年10月-2013年12月):筹备阶段。制定《成都市王友强名师工作室三年规划》、《成都市王友强名师工作室2014年度工作计划》、《研修成员个人三年成长规划》、《工作室规章制度》,完成工作室成员的招聘,落实工作室硬件建设,设置工作室网页平台。
第二阶段(2014年1月-2014年8月):理论学习、问题调研、课题论证申报阶段。
第三阶段(2014年9月-2016年6月):实践研究阶段。根据工作室规划,有序开展工作室确定的各项课题研究。
第四阶段(2016年7月-2016年10月):成果总结阶段。全面总结工作室成果,迎接主管部门的验收和考核。
五、项目
1、学习理论专著
认真学习教育基础理论知识,阅读专著,如《中国教育史》、《西方教育史教程》、《自然辩证法》、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》等,要求学员做好读书笔记和撰写学习心得。
2、听专家报告
选择著名专家的学术报告,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为价值取向。
3、团队完成一项省级课题
工作室集体参与研究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——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/立项项目-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研究(CJF012068)(川教函[2012]365号)课题(课题负责人:王友强)。
4学员至少规范完成一个校级课题
学员以自己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面临的实际困惑,选择一个课题在本校组建课题组进行研究,并担任主研。在工作中学习、在研究中工作,学研结合、研修一体,以便规范地完成、高质量地结题。
5、学员撰写教育科研论文
研修期间要求学员每年至少撰写两篇教育教学方面的学术论文,原则上应有一篇公开发表。学员撰写的文章自己一般要修改五次以上,然后要求至少有三个学员互相修改,再交工作室修改定稿,外送发表。
六、工作室成果预设
1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
学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较大提高,教育教学实绩得到所在单位的师生认可。
2、完成科研任务
领衔人带领大家集体完成《基础教育学校教育冷暴力研究》课题,研修学员自主完成自己的主研课题。
3、工作室编撰成员论文集
争取将研修期间的工作室成员的论文、研究报告等成果汇总结集。
二0一三年十一月十五日
成员遴选条件